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中成药》2019,(4)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故寻找高效低毒的相关逆转剂是该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体外实验被证明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很多,但真正进入临床研究的只有异搏定、环孢菌素A等极少数,而且疗效不理想,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转到低毒的天然产物,并从中发现具有相关作用的活性成分,本文将对此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猕猴艾滋病模型,评价中药益艾康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治疗效果。方法 8只SIVmac239病毒感染的猕猴随机分为两组:ART治疗组、益艾康联合ART治疗组。ART治疗先后分别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和恩曲他滨(FTC)+泰诺福韦(PMPA)+雷特格韦(RAL)进行治疗,检测不同治疗时期猕猴体质量、血常规、血生化、血浆病毒载量以及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及各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LPV/r治疗期,LPV/r单独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在治疗1、2周时明显降低,随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动物的肌酐在治疗期间逐渐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r单独治疗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在各时间点均高于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PD-1  相似文献   
3.
运用硅胶、ODS反相硅胶以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北方枸杞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从北方枸杞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methyl(2S)-[2-formyl-5-(hydroxymethyl)-1H-pyrrol-1-yl]-3-(phenyl)propanoate(1)、methyl(2R)-[2-formyl-5-(methoxymethyl)-1H-pyrrol-1-yl]-3-(phenyl)propanoate(2)、3-羟基-4-乙基酮吡啶(3)、3-吲哚甲醛(4)、(R)-4-isobutyl-3-oxo-3,4-dihydro-1H-pyrrolo[2,1-c][1,4]oxazine-6-carbaldehyde(5)、(R)-4-isopropyl-3-oxo-3,4-dihydro-1H-pyrrolo[2,1-c][1,4]oxazine-6-carbaldehyde(6)、methyl(2R)-[2-formyl-5-(methoxymethyl)-1H-p...  相似文献   
4.
考察二妙丸与三妙丸中4种生物碱在正常和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差异。通过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模型大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分别灌胃二妙丸与三妙丸后血浆和组织中4种生物碱成分,比较4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探讨牛膝对三妙丸主要成分的影响。建立了同时检测4种生物碱的UPLC-MS/MS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线性关系、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药动学研究发现,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灌胃二妙丸后,黄柏碱、木兰花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AUC和Cmax明显降低,清除率显著增加,肝、肾和关节中4种生物碱的分布浓度、组织/血浆浓度比明显减少;牛膝可增加模型大鼠体内黄柏碱、小檗碱、巴马汀的AUC,降低清除率,显著增加4种生物碱在肝、肾和踝关节中的分布,但对正常大鼠体内4种生物碱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未有明显影响,提示牛膝可能通过增加关节炎状态下三妙丸有效成分的组织分布,发挥引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PI3K-AKT-mTOR、PI3K-AKT-GLUT4两通路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达英-35+二甲双胍(0.2 mg/kg+0.23 g/kg)组和金匮肾气丸0.5、1、2 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灌胃来曲唑1 mg/kg以建立PCOS模型,连续21 d。造模第16 d开始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见阴道上皮细胞持续角化者即为PCOS模型大鼠,第22 d开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者CMC-Na, 1次/d,连续21 d。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strogen, E2)、睾酮(Testosterone, 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含量;取大鼠双侧卵巢,称质量,计算卵巢系数;HE染色法观察卵巢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i3k、Akt、Mtor、Glut4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卵巢系数明显增加,血清T、GnRH、LH含量明显升高,FSH和E2含量明显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闭锁卵泡增多,囊性病变增加,卵巢组织中PI3K、p-AKT、p-mTOR、GLUT4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卵巢系数明显减小,血清T、GnRH、LH含量明显降低,FSH和E2含量明显升高(P<0.05);卵巢组织囊性病变明显减轻,卵巢组织中PI3K、p-AKT、p-mTOR、GLUT4蛋白阳性表达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通过调节雌、雄激素分泌及PI3K-AKT-mTOR、PI3K-AKT-GLUT4两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来实现其对PCOS大鼠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甘味药的药物来源及药效范围、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甘味药配伍等方面,研究探讨甘味药的药性理论,发现甘味药归经与中药传统理论存在矛盾。指出甘味药的药性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葶苈子药性沉降,根据“病位在里者宜沉降”的治则,建立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结合病势趋向的改变,验证葶苈子药性“沉降”的科学性,以期初步阐释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 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 mg·kg-1)、阳性药地塞米松组(0.075 mg·kg-1)、葶苈子低、中、高剂量(1.167、2.334、4.668 g·kg-1)组并通过胸膜腔注射1%角叉菜胶(2 mL·kg-1)建立肺水肿模型,检测肺水肿评价指标(肺剖检、胸腔渗出液量、白细胞数量、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确定葶苈子干预肺水肿的最佳剂量;检测与机体气机调节密切相关的五大系统(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指标,观察葶苈子干预对肺水肿大鼠病势趋向的改变,确定其升降浮沉之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炎症细胞种类和数目等,初步探究葶苈子改善肺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显著增加(P<0.01),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并出现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弓背现象,少量大鼠鼻子湿润,鼻孔出现泡沫状液体等症状,剖检时肺出现体积增大或伴有瘀血,气管处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可减少大鼠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降低肺脏器系数、肺湿重/干重及肺含水量,改善肺组织水肿出血等,且以葶苈子中剂量治疗肺水肿效果最佳(P<0.01);对于呼吸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咳嗽潜伏时间、引喘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咳嗽次数和喘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咳嗽潜伏期、引喘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喘息次数(P<0.01);对于泌尿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少尿量,葶苈子中、高剂量显著增加尿量(P<0.01),低剂量组明显增加尿量(P<0.05),但均对排汗无影响;对于消化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显著增加(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显著下降(P<0.01),胃泌素(GT)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显著增加小肠推动率(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P<0.01),显著减少胃残留率(P<0.01),显著或显著减少GT以促进胃肠运动及胃肠道的运输(P<0.01),增加胃动素(MTL)促进大鼠的胃排空(P<0.05,P<0.01);对于循环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的心率有升高趋势,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0.01),舒张压(DB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明显增加LVEF、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中剂量组显著增加LVEF、LVFS、CO和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高剂量组显著增加LVFS(P<0.01),显著降低大鼠的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对于中枢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葶苈子明显减少大鼠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站立次数和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增加静止时间和旷场边缘活动时间(P<0.05,P<0.01);此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管腔周围的炎症浸润严重,气管增厚、内有水肿液聚集,肺组织破坏严重,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IL-4)明显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能减少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积聚,减少肺小血管充血和肺间质水肿,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升高IgE水平,降低肺组织ROS水平(P<0.05,P<0.01)。结论 葶苈子对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泻水逐饮、调节水液排泄,降泻肺气、调节气机、泻肺气之壅闭,促肺气肃降、调节气机下行,提示葶苈子作用趋势为沉降。其中以葶苈子中剂量作用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7,(4)
目的考察姜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Cur-SMEDDS)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方法以姜黄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40、80、160μg/mL)Cur-SMEDDS和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Cur-SMEDDS在小肠可以全段吸收,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0μg/mL时的K_a和P_(app)均显著高于40μg/mL时,K_a显著高于160μg/mL时(P0.05);Cur-SMEDDS的K_a和P_(app)与姜黄素原料药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Cur-SMEDDS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小肠吸收,有望成为理想的口服抗癌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于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皮质酮500μmol·L^(-1)),阳性对照组(氟西汀0.3μmol·L^(-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松果菊苷:5,10,20μmol·L^(-1))。24 h后,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细胞淋巴瘤-2蛋白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3.1)%,(88.7±1.9)%,(94.3±3.4)%,(101.3±3.1)%,(102.1±1.9)%和(104.3±1.6)%。选择松果菊苷中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研究。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剂量实验组的凋亡水平分别为(10.7±0.9)%,(25.5±1.3)%,(17.7±1.7)%和(19.7±0.8)%;这4组的JC-1单体比例分别为(18.7±0.6)%,(52.1±1.4)%,(25.6±0.9)%和(22.6±1.0)%;这4组的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比值分别为1.01±0.17,1.98±0.29,1.43±0.29和1.34±0.12;这4组的Bax/Bcl-2比值分别为1.23±0.21,3.01±0.81,1.64±0.39和0.91±0.29。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阳性对照组和中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松果菊苷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降低凋亡水平来改善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松果菊苷可能是地黄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